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教学有效性思考与策略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教学有效性思考与策略
摘要: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本文结合典型例题分析了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期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材料解析题是高考考查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主要题型。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归纳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很多同学都感到材料解析题难做。其原因除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等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把握好审题和解题技巧,平时缺少应有的训练。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教给学生答题方法与技巧,举一反三,强化训练,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迁移,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关键在于掌握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规律,并对其进行相关思维策略的训练,其中心内容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思考。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是先审读设问,后审读材料,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可以增强阅读材料的目的性和回答问题的针对性。阅读材料应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间的联系。阅读材料时,除材料外,还要注意材料的出处、材料的注释或时间、地点等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对理解材料、回答问题都有提示作用。其次是精读设问部分。对每一问都要咬文嚼字,应按问作答。所学为辅,材料为主,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再次是进行材料整理。应抓住中心问题,带着问题再读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最后是组织文字作答。应体会命题意图,注意限定范围,把握解题方向。
对于上述如此系统的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我们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同的材料在解题技巧上会有所侧重。
第一,阅读材料要重视方法。初步接触材料后,应将材料与教材相关的历史知识挂靠起来。对于记述性材料,关键是要从材料中提炼出要点。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材料中的观点、看法。有时在提炼材料要点或观点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东西。
第二,分析整理材料要抓住中心问题。设问是对解答方向的具体规定,其实质是解析材料的定向化。设问一般有内涵式和外延式两种类型。内涵式设问,主要是指设问要求依据材料进行作答,常用“依据材料……”或“材料……”等词语作提示语。外延式设问,指把材料作为一种中介或提示,具体信息要从所学知识中获取,实际上问题在材料之外,一般用“结合所学知识……”作提示语,有时也不带任何提示,有时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设问。
第三,运用材料要结合教材内容。尽管目前高考的材料